汉字探源:殊途同归盖与蓋


汉字探源:殊途同归盖与蓋

文章插图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盖,《辞源》认为,盖是蓋的俗体字,其实不然 。盖和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字 。
一、字形演变
盖字有甲骨文字形,而蓋尚未发现其甲骨文字形 。盖字的甲骨文字形是一只羊头状遮蔽物,羊角作便于拿放的把手 。盖为会意字,本义器皿、敞口物品顶部的遮蔽器物 。
盖字甲骨文,引自《甲骨文字典(修订版)》(王本兴编著)
许慎《说文解字》认为,葢(蓋的异体字),是草苫 。所解字义是蓋的引申义,非本义 。
张自烈《正字通》:盖,是蓋的俗体字 。
古代典籍中,都以蓋为正体,以盖为俗体 。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简化字时就以俗体的盖字为正体,蓋字作为盖字的繁体字 。
《辞源》沿用《正字通》的解释,认为盖是蓋的俗体字,把盖字所有义项都归于蓋字之下 。
其实不然 。东汉的许慎、明末清初的张自烈,因为没有见过甲骨文,所以没有意识到盖和蓋(盍)是不同来源却是同义的两个字 。他们产生这样的认知我们可以理解 。但是,在甲骨文研究已经非常深入的1981年修订出版的《辞源》第1版仍然沿用盖是蓋的俗体字的说法,那就是不求甚解、不动脑子、也不可原谅的了 。
实际上,盖字在甲骨文里就有了,指的是陶器的盖子 。新石器时代,华夏的先民发明了陶器 。而用于蒸煮的陶器一开始应该是没有盖子的,后来才有了盖子 。古人用陶器蒸煮羊肉时,把带着羊角的羊头放在大卸八块的连骨肉上面一起煮 。因为有羊头的覆盖,水就开得快,肉也熟得快 。人们很惊喜,干脆就给陶器做了一个盖,每次煮肉都用上 。为了不烫手,制作陶盖时还在上面加了把手 。把手常与古人喜欢的羊和狗有关 。距今有4000到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末期马家窑遗址出土的陶罐的盖子的把手就似羊的一只角,距今4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河庄遗址就出土了羊头钮盖和狗头钮盖 。
蓋字的甲骨文字形尚未发现 。蓋字由艹和盍[hé]构成 。盍字甲骨文也尚未发现 。现存最早的盍字为春秋时期晋国《侯马盟书》上的字形,上下结构,上为去,下为皿 。本义草编遮蔽物,即草盖 。
去字既表示离(拿)开之物,又表示比器皿的上口大的意思,会意器皿、敞口物品顶部的可以拿开并合上的遮蔽物 。盍与盖是不同来源的同义字 。
盍字的演变
人们在使用盍这种遮蔽物时,或放忘了地方,且盍字的构成部分有去(离开)字,于是就问“盍(草盖子)怎么不见(离开)了?”,“为什么不见盍(草盖子)了?”久而久之,盍字就有了“何不,为何”的意思 。《左传·桓公十一年》:盍请济师于王(何不向君王请求增兵)?
由于盍做了虚词,需要另造一个字来表示这种草编遮蔽物,因为这种遮蔽物是草编的,人们就在盍字的基础上加一个草字头,写作蓋 。盍是用茅草、蒲草、芦苇等长纤维的植物编织而成的遮蔽物,多用于苫盖房顶,相当于瓦 。人们发明瓦之前,都是用茅草苫子做房顶 。有意思的是,房顶如果是瓦,那就是硬盖;房顶如果是草苫子,那就是软蓋 。
用草苫当房顶盖房
盍与盖虽然同义,却是两个不同的字,是不同的造字思路创造的同义字 。
盖与盍的不同之处有:盖由于与羊头有关,而羊头是硬的,因此盖字本义是一种硬的遮蔽物,或称硬盖 。除了最初的羊头钮的陶盖,后来出现的木质、竹质、铁质、铝质、玻璃与硬塑料组合的盖子,都是硬质的 。这样的盖子,正确的写法应是“盖”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